返回
资讯详情

产业园区如何推动数据资产入表?

2024-08-19

随着《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》的落地,产业园区作为孕育数据资产的沃土,数据资产入表成为一项必答题。

Part.01  产业园区数据资产入表的意义

数据资产入表显著增强了产业园区财务的透明度,为外部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、债权人及监管机构提供更透明、清晰的视角评估园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。将数据资产纳入财务报表进行量化管理,产业园区得以更科学地评估各类资源的价值。这种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显著提升了资本运作和运营决策的效率,促使园区能够精准配置资源,实现资源优化利用。数据流通与共享为为新产品、服务和商业模式的诞生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撑,促进产业升级与转型。这一过程逐步构建了以数据为核心的产业生态系统,不仅增强了园区的经济效益,还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Part.02  夯实数据管理基础

建立数据管理体系。
确保从数据收集至应用的每一个环节均规范高效。 
设立数据管理委员会。
明确各环节的职责与标准,推动园区数据管理的一致性与协调性。
注重数据标准化与规范化。
制定实施统一标准,提升数据质量与互操作性,奠定数据资产确权与计量的坚实基础。积极推动产业园数字化转型,部署数据中台,实现数据集中存储、高效处理、智能分析及可视化展示,为数据资产的管理与价值挖掘提供强大支持。
建立健全数据治理机制。
加强数据质量监控、安全防护与权属管理,确保数据准确、安全、合法。
重视数据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。
通过专业培训与实践锻炼,提升团队数据分析、挖掘与管理能力。
积极促进园区内外数据共享与协作。
搭建数据共享平台,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开放数据资源,深化数据融合与创新应用,共同挖掘数据资产的最大价值,推动园区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。

Part.03  关注数据资产入表的关键问题

数据确权

明确数据资产的权利归属,包括所有权、使用权等。园里园外早在2017年便关注数据产权边界的定义和应用,280家合作园区沉淀的业务数据明确属于园区。

数据资产的计量方式。

常见的计量方法包括历史成本、‌重置成本、‌现值、‌公允价值等。‌

数据资产的分类和摊销。

根据数据资产的特点和用途,‌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,‌如以生产经营为目的的数据资产、‌以销售为目的的数据资产等。‌不同类别的数据资产,‌其生命周期和价值损耗方式可能不同,‌因此需要采用合理的摊销政策。‌

数据安全与合规问题。

数据的安全性、‌隐私性以及合规性直接影响到数据资产的价值和可持续性。‌

Part.04  遵循会计处理规定

深入学习规定。
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学习《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》,确保准确理解其精神实质和具体要求。

明确数据资产范围。

根据规定要求,结合园区实际情况,明确哪些数据资源可以确认为数据资产并纳入财务报表。

合理确定估值方法。

根据数据资产的特性和市场环境,选择合适的估值方法(如成本法、市场法、收益法等),确保数据资产价值的合理反映。

Part.05  探索数据资产运营模式

小编基于园里园外在园区数据资产运营领域的深入探索和确权实践,总结几点不成熟的建议,供园区参考。

  • 采集园区内各类业务数据,通过清洗分析应用沉淀数据资产,为园区提供决策支持,构建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运营生态。园里园外深挖园区数据要素潜能,归集和沉淀园区各类数据并定义为:一企一档、一人一档、一物一档。扫码观看视频,如何构建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园区运营生态。

 
  • 建议园区对现有的数据资产进行全面的盘点,并在数据交易所合规登记;鼓励园区内企业积极进行数据知识产权的合规存正登记。

  • 携手服务商、金融机构等,根据数据资产的特性,探索促进企业金融服务的新产品和新服务。

  • 园区可基于市场需求和数据资产的特性,开发多样化的数据产品和服务。例如,定制化的数据报告、专业的数据分析服务等。

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,如有不妥欢迎评论区斧正或私信交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