试用申请

园区名称

联系人

联系方式

手机号格式错误
新闻详情
返回
资讯详情

落地即改造?为何99%的园区都有这种痛

2022-09-08

“我们园区,还没完全建成就已经开始改造了”,在谈及数字化建设时,某科创园领导无奈地说到,“水电表不智能,道闸不联网,更换是一大笔费用,还有很多设备根本用不到,简直是浪费成本”。


通过调研发现,如今接近99%的数字园区在建成后,都会因为无法衔接运营或不够实用等问题而被迫改造,核心原因是建设前的顶层架构设计没有从后期运营视角出发,不具备前瞻性。



为什么很多园区出现“落地即改造”?顶层架构设计对园区数智建设有多重要?如何做好园区顶层设计?


01

顶层架构设计的重要性



做好顶层架构,可以让园区拥有合理的规划设计,在验收时明确标准,为设备的后期维护提供保障,并能在交付后顺畅地衔接运营工作。


· 合理规划设计:从园区运营管理角度出发,规划智能硬件部署位置和数量,有效降低采购成本。


· 验收标准明确:除了验收品牌、型号、数量、运行状态,设备数据联网在线验收必不可少。


· 设备维护保障:设备在册登记、定期巡检、异常报警维修,优质的设备维保服务可提升30%使用寿命。


· 运营衔接顺畅:完整的设备物联,不仅帮助运营团队事半功倍,还能降低20%-30%运营服务成本。


如果园区在数字化建设时没有前瞻性的顶层架构设计,则很可能增加项目施工阶段的变更风险,弱电施工技术后交付多套孤立子系统,使得大量设备没有同一平台管理,后期被闲置。


同时,设备维保全靠人工巡检排查,时效性差风险性高,使用寿命远低于设计预期,而要想改造则会带来远高于建设的成本,最后不得不依靠大量人工录入、传达、核对数据。


02

如何做顶层架构设计


数字化建设为智慧运营和管理服务提供支撑,顶层架构设计应以运营视角出发,基于园区多方面实际情况开展规划,具备前瞻性。


· 现状调研:深入园区各场景,实地调研考察园区物理空间、硬件设施、业务逻辑等情况。


· 需求沟通:基于园区产业发展和运营规划,了解园区智慧运营、服务、管理各场景的实际需求。


· 架构设计:以园区现状为基础,需求为目的,为园区设计适合自身的顶层架构。


要做好顶层架构设计,需深入园区人行、车行、场地、企业、物业、财务、运营、商业9大类场景,并根据细分的场景需求,规划感知层、设施层、物联层、数据层设备,搭建工具层和应用层系统,以满足园内不同用户群体工作、生活需求。


03

园里园外顶层设计服务



作为园区数智升级服务专家,园里园外通过顶层架构咨询、智能化深化设计、产业规划与招商策略3大维度为园区提供顶层设计服务。


· 顶层架构咨询:结合园区后期运营管理场景需求,以前瞻性思维规划设计顶层架构,有效控制工期和成本,避免后期重复改造,并可为中大型EPC项目有序开展保驾护航。


· 智能化深化设计:深入园区弱电施工、硬件部署场景,确保项目设计范围清晰、系统功能明确、施工要求完整,有利推动项目进展,避免因硬件规划不明确带来后期施工频繁变更的问题。


· 产业规划与招商策略:协助园区规划产业发展蓝图和产业发展走势,并提出扶持产业及投资者方案;聚焦重点项目、产业定位、高质量发展,立足资源禀赋、发展定位、产业基础等方面制定招商策略,推动精准招商,实现规模与质量双提升。


04

园里园外顶层设计案例


在杭州小和山板块的某产业社区,总建筑面积18万平米,集公寓、写字楼、星级酒店、商业综合体于一体。园里园外在园区弱电施工阶段介入数智升级工作,历经一年多陪伴该产业社区正式投入运营。


· 顶层架构设计:通过调研实际物理空间,结合产业社区发展需求设计顶层架构,落地产业社区发展战略,统一规划,避免重复投入智能化建设。


· 智能化深化设计和建设:更换和打通人行、车行、能耗、消防、安防、动环、巡更、BA等硬件子系统并实现同一管控,为项目节约数百万元资金。


· 招商管理赋能:打造招商展示中心案场管理系统、数字招商沙盘和招商CRM系统。


· 打造支付闭环:根据商业收租分成模式定制招商租赁系统,针对商业和办公租金、停车缴费、物业费、水电费、空调费等支付场景,在同一平台上实现自动核算、在线支付和开票自动化。


· 招商管理赋能:通过数字化赋能,搭建产业社区会员体系、营销活动、客流分析等系统,并通过AI人脸识别技术,实现消费者不同客群来源的高效统计分析,增加常驻用户消费黏性和频次。


· 数字展厅建设:整合“消控中心、监控中心、数据中心、指挥中心、展示中心”五位一体,建设三维数字孪生互动平台,建设产业社区数字展厅。


园里园外通过顶层设计、数字招商、智慧建设、综合运营管理软件实施等服务,帮助该产业社区快速打造IP,形成地区影响力,快速实现产业集群效应。


在数智建设过程中,具备前瞻性的顶层架构设计不仅能帮园区节约成本、控制工期,更能深入后期运营工作,为园区服务与管理提供数据支撑,真正实现降本增效。